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生志愿者——“知识援助”十二载

知识,是智慧的灯塔,照亮蒙昧的暗夜。播撒一丝光亮,或许会迎来绚丽的朝阳。走进陕西师范大学校园,近距离接触那一个个阳光的播撒者,他们平凡质朴,他们的故事波澜不惊,然而他们每个人的点滴努力却汇成了一项崇高事业的壮丽合奏——也许曲调并不高亢,但触动心弦。

周末时光总是惬意的。李帅,又一次准点走到校门口等公交,像往常的周六下午一样,她不能休息。这个来自江南水乡、身材小巧的“90本科生,要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来回奔波4个小时,为的是给一名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初二女孩辅导数学。

也许李帅并不知道,同一时间,陕西师范大学还有上百名同学像她一样,正在古城西安的不同角落奔忙。在2000年开始、连续十二载光阴的知识援助行动中,由陕西师范大学陆续选拔出的3000余名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与西安齿轮厂等10多个单位的下岗职工子女以及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先后结成了1996助学对子,辅导人次达到12110人次,播撒阳光的使命在一届又一届学生志愿者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带着孩子拿硬纸板折成正方体、立方体模型,大二物理专业的张婧摸索着在兴趣中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思路;编制《问题对策表》、边打乒乓球边讲励志故事,不善言辞的大一新生谭群才却让一个下岗职工的孩子走出自闭、性格开朗起来;从事过13年教师工作,正在攻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熊伟捧来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使受助学生第一次触摸到世界文学的广博天地;写论文到凌晨5点,历史专业师范生王艮胜用天亮前的时间将辅导教案又温习一遍,彻夜不眠仍坚持保质保量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回校的时候在公交车上站着就睡着了……

路途虽艰,风雨无阻。多年来,陕师大的一批批严谨认真的青年学子使受助学生的成绩优秀率达到78.16%,远远超过了30%的预期目标。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在这些学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最简单、朴素的美德正一点一滴地发扬光大,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涛说。而师范院校的专业布局,更是为学生们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对一的助学模式之外,多对多的素质拓展课程也在摸索尝试。

从发声纠正、音色校准,到分声部排练,从毫无声乐基础、原生态地跑调,到排出像模像样的《长亭送别》合唱,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生郑惠文等3名同学带出了西安市长安南路小学合唱班的50多个孩子。从周二到周五,由大学生志愿者负责的合唱、健美操、剪纸、花样篮球、英语情景剧、武术、朗诵主持等课程供小学里的孩子们自愿选择。

在校外培训机构、兴趣班兼职代课,一小时能赚一百多块钱,郑惠文说,但她宁可义务参加志愿服务。我也怕累,但如果能从小给孩子们带来心灵上的提升,那是金钱所不能比拟的。在合唱班里,郑惠文和其他两名老师有的唱红脸、有的唱白脸,小学生很调皮,我们连训带哄,既然过来教就要有效果,不能装样子。

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在成长,老师也在成长。父亲去世,妈妈外出打工,王艮胜依靠国家资助读上了免费师范生,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就在思考自己应当以什么方式回报社会。今年夏天即将毕业,他放弃了去省会城市工作的机会,义无返顾地选择回老家的一所中学教书,我要实现自己的青春诺言。

夯实专业基础,历练品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陕西师范大学知识援助行动中成长起来的一批批学生志愿者,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原载 人民日报 20120512 5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