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档案馆
  学校首页 | 怀念旧版
外国语言学
李泰来

李泰来,男,汉族,陕西绥德县四十里铺人,生于1915年12月。由于父亲在北京经商,所以,先生的青年时代基本上是在北京度过的。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就带他到北京上小学。小学毕业,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读完高中,即考入北京辅仁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当时正逢抗日战争爆发,该校与北京几所大学迁校陕西城固,成立了西北联合大学。他随校内迁,继续学习,于1941年毕业于西北联会大学英语系。

城固虽然是个县城,但战时的城固和战前的北京,其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简直是天壤之别,根本无法相比。尽管教学条件、生活环境都非常之差,但和他的老家陕北比来了,又要好上加好了。所以在那样的环境里,并不能影响他的学习深造。

大学毕业后,他曾在蒲城县教过一段中学英语。随后于1944年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后不久,即被聘任教于英文科直至解放。

解放后,随着院校的的合并、分设,李先生又随校到了西北大学和西安师范学院。当时由于受西方国家的封锁和“一边倒”学习苏联的影响,英语人才的需求大大减少,不少英语教师都改行教了俄语。李泰来先生服从工作需要,先任西北大学庶务组主任,后任西安师范学院教材科科长,直到1960年陕西师院、西安师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后不久,才调回外语教研室,恢复了教学岗位。上世纪50年代,由于多数课程没有统一出版的正式教科书,不少课程都是由任课教师编讲义、由教材科打印供师生使用,所以,那时的教材科的工作任务是十分繁重的,既有铅印、油印,还有石印,稍有松懈,就会影响教材供应。

“文革”期间,李先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他先是进“牛棚”,接受专政,进行劳改,后又被分配在化学系的实验室打杂,搞搞卫生,洗洗瓶瓶罐罐。十几年的行政工作和“文革”期间的停课闹革命、斗批改,李先生的专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英雄无用武之地。

随着形势的发展,随着中美关系的松动,李先生预感到未来形势的变化,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和他极力想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的内心冲动,使他萌发了一种恢复外语教研室,成立外语系招收英语专业学生的强烈愿望。这时尚在国家决定招收工农兵学员之前。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像着了魔似地,三番五次地向学校领导写报告,并亲自将报告送到领导手里,领导开会或不在办公室,他就坐在办公室外面等待。总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直到1972年,成立外语系,招收第一届英语专业的工农兵学员入学,使他的愿望得以实现。

从1972年到1976年的五届工农兵学员,他一直担任《综合英语》教学。从恢复高考的77级到81级,他又先后教过《综合英语》和《英语语法》课。他还担任过研究生的公共英语课教学。直到他病倒住院,才停止了繁重的教学工作。尽管由于工农兵学员的程度参差不齐,相差悬殊,有的从字母开始,有的已上过几年外语学校,有的吃不了,有的吃不饱,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李先生总是认真备课,耐心辅导,细心批改作业,因材施教,给两头的学生偏吃偏喝,以达到一定的教学要求,尽管他不时受到“上、管、改”的威胁,随时有可能被批判为“业务第一”的对象,但他仍然内心非常兴奋,精力特别充沛,因为他毕竟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了。

他的教学讲解详细,条理清楚,能引证实例说明问题,使学生从语言实践和理论上学到东西,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英语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难点,进行专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当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李先生多年来始终坚持的又一教学原则。

1985年由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的《英语虚拟语气时态》一书,就是先生多年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的结晶。先生在多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英语语法中的虚拟语气,许多学生都学不懂,而且发现国内不少语法书对这个问题都没有讲清楚。学生学得吃力,教师讲得费劲。认为这是英语语法教学方面的薄弱环节,也是中国人学习英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于是决定结合教学深入研究。为此,他参阅了二十几种国内外的语法书,经过多年的深入思考,终于发现了一些较明确的规律。他决心在自己的晚年完成这一学术专著。不幸的是,正当他准备着手动笔时,病了,住院了,上帝几乎把他召去。幸亏治疗及时,加上他与疾病顽强斗争的坚强意志,终于占胜了病魔。他是在出院后,在家养病期间,在年高,体弱、行动不便,脑与手都很不听指挥的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完成这一专著的。

《英语虚拟语气时态》重点阐述了英语虚拟语气的时态规律,并简明扼要地提出了绝对句型、相对句型和七种虚拟动词形式。虚拟语气时态的同时性和先时性的层层剖析尤其难能可贵,受到读者欢迎,也受到专家的好评,认为“《英语虚拟语气时态》是一本比较适合目前学习英语读者的辅导教材”。而且认为“英语虚拟语气,凡学英语的人都承认是一个难点。其原因在于:1、英语虚拟语气在形式上是错综复杂的,而且虚拟语气的很多习惯用法,由于汉语动词没有语气范畴,使初学者感到特别艰深难解。2、国内的英语语法书,多数是从英美语法书脱胎而出,而且现代许多英语语法家颇有取消虚拟语气的倾向,各有各的说法,因此,读者更觉得无所适从,很难理解。”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该书出版的重要性。

1986年11月,对李泰来先生和他的全家,都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11月25日他被批准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29日经陕西省高教局批准他的专业技术职称为副教授。真是双喜临门。

其实,先生早年在解放前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任教时,就曾被聘为英语副教授。后因种种原因,临近解放时又被聘为讲师,解放后他一直填表时都是讲师,加上十几年的行政管理工作,在他重新走上教学岗位后,职称只定为教员或讲师。

解放后,多年来,一个入党问题,一个职称问题,可说是先生的两件心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跟着共产党走,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是他多年来的心愿和奋斗目标。早在上大学的时候,他曾经回过一次老家,边区军民的团结抗日,民主空气,社会秩序和军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就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在蒲城教中学,在师专任教,两校的地下党组织势力都很强,地下党员的斗争精神,都曾对他产生了影响。刚一解放,他就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从1950年他向党组织提出申请,至“文革”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先后向党组织申请过五次,才得到批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他拥护党的领导,服从组织分配,勤勤恳恳,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始终没有动摇过。入党以后,他始终按照一个新党员的标准严格履行党员的权利义务,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每月按时亲自向支部交纳党费,直至不能行动了,还坚持委托家属按时替自己把党费送到支部。

这就是一名老知识分子,一个新党员的表现,多么难能可贵啊!

李泰来同志于1999年因病去世,时年84岁。

(韦效基)

 

 

陕西高校教系统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中国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档案咨询: 综合档案 86-029-85310255  人事档案 86-029-85310254(教工、学生)
地   址: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二层    邮   编:710119
办公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14:30-17:30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