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竟田,(原名胡如璋),男,汉族,1926年农历12月22日生于山西省定襄县蒋村。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原体育系主任、教授。
1938年抗日烽火中家乡沦陷,流浪到陕西汉中。1940年至1948年7月先后在汉中凹口寺西北儿童教养院、洋县国立七中等校上学。“教养院”、“七中”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了“爱国抗日、追求进步、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友爱互助、患难与共”的校风,因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期间因爱好体育活动,多次与西大、师院教联队进行垒球比赛,得到体育界先辈董守义、王耀东、刘月林诸先生的亲切指导。1947年高中二年级,因体育成绩优异,报考了兰州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被录取。因故休学一年,1948年9月入学。1950年12月抗美援朝中响应党的号召,参加军干校,先后在张家口空军预科、清华大学、空军体训班学习。期间马约翰、牟作云、马启伟等专家教授亲自讲课,受到严格的军事化培训教育。1951年8月返回西北师院体育系继续学习。曾任体育系学生会主席、院田径队、篮球队队员、甘肃省垒球队队长、西北军区体育运动会棒球赛裁判长。
1952年11月,学院设立课外体育运动委员会,因工作急需,提前工作,任干事。1953年元月毕业留校,任体育系助教。1953年10月调西安师范学院任教。1957年晋升为讲师,并由袁博文、陈毓瓒先生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西安师院创建体育科,任球类教研组组长。1962年2月院系调整,陕西师大体育专业被撤消,调西安体育学院球类教研室任教。1980年晋升为副教授。1984年9月陕西师大体育系恢复后又调回师大,任体育系主任、体育学科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质量评估研究组成员等职。曾任西安市体育运动总会副主席、棒垒球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篮球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教练员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高教系统职称评审委员会体育专业组评审委员、高校体育专业论文报告会论文评审委员。胡教授曾被聘为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学科、篮球专业兼职指导教师,足球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经国家教委聘任参加1988年全国中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文化专业知识考试命题工作。1992年2月退休。
胡教授体育运动技术全面,喜爱滚轮,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学科、篮球、垒球专业的教学、训练和研究工作。从事高校体育教育39年,长期坚持在教学训练第一线。先后讲授公共体育课、体育科、系篮球、垒球普修课、篮球选项提高课、篮球身体素质训练实验课,任新疆体育干部培训班、西北地区体委主任干部进修班篮球课等课目,讲授过球类运动一般理论和体育教学法理论课。并指导年轻教师教学工作,编写了篮球运动讲义。
曾任西安师范学院男子篮球队、垒球队教练员、西安体育学院女子垒球队教练。1971年被聘为咸阳地区女篮教练,在陕西省第五届全运会上与肖玉春教练合作夺得亚军,受到好评。
教学、训练之外,胡教授还在各类体育竞赛中担任裁判工作,曾任陕西省残疾人运动会总裁判,多次任陕西省高校篮球赛副裁判长。1979年任全国体院篮球赛副裁判长,全国大学生篮球赛西安赛区仲裁委员会主席等。
结合教学、训练、竞赛,撰写了《篮球竞赛三人裁判制探讨》、《西安体院体育系篮球普修课教材的选择等问题》等论文,参加了1983年全国体院篮球赛教学科研报告会。撰写了《“1-3-1”队形移动进攻法的教学与训练》、《如何判断侵人犯规》等篮球战术与裁判法方面的论文,分别发表在《西安体院体育资料》、《西安体院学报》、《陕西体育科技》等刊物。《如何判断侵人犯规》一文,学者专家评价“主题鲜明,观点正确,内容翔实,结构严谨,理论性,针对性强,具有较高的交流、借鉴、指导和研究价值。”荣获“新时期发展战略优秀学术成果特等奖”。20年后的今天仍有实用价值。
1984年9月调回陕西师大后任体育系主任。当时学校决定、公共体育教学部和体育系分成两个独立的实体。体育系名为恢复,实为新建,教学所必需的体育器材、学科教师严重缺乏。在重重困难面前,他深感责任重大,一心扑在工作上,团结同志、携手奋进、探索体育系的基本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他主张“体育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认为要培养出高水平的体育系学生,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因之他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结合实际,他同系领导班子研究提出培养“能武能文智能型教师”的方案。采取的具体做法是:一、术科教师兼学科教学,促使术科教师加强理论学习。采取以自学为主,结合进修,年轻教师确定一个主项、一个副项,不断拓宽知识面,促进术科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二、暂时聘请本校兄弟系和西安体院副教授以上教师授课;三、留校、引进人才。计划5至8年使体育系教师全部承担所有教学任务。在师生中克服重技术轻理论学习的倾向,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增加理论课。课堂教学,以学习基础理论和技术、技能为主。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怀下,改建、新建了部分教学设施,并注意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经过全系师生的不懈努力,到1992年达到了上述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出大量合格的体育教师。许多毕业生在省内外有关单位成为骨干力量,相当一部分人已晋升为教授、副教授、高级教师,有的是省级教学名师、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有的担任院系的领导工作。
胡竟田教授在裁判工作上的贡献得到各级组织的肯定。1959年和1960年西安市体委先后授予他国家一级棒垒球、篮球运动裁判员,1986年荣获国家体委授予篮球国家级荣誉裁判员称号。
胡教授为人耿直、性格开朗、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在教学训练中讲解示范结合、直观生动、方法多样灵活。他具有坚实的篮球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训练经验,深受学生欢迎。他热爱学生,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善于发现人才。1983年被评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1985年被评为陕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198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胡教授年已八旬,患有慢性病,但他仍然热爱生活,坚持锻炼身体。退休后仍关心体育系的发展建设,撰写了《篮球进攻战术的教学与训练》等论文。近年来研究养生气功,学习了天心见编著的《静坐养生术》“周天升降七段呼吸法”,以丹田为气机升降的枢纽、以任督二脉为运行路线的经络导引功法。久久行功无病健身,有病去疾,可以延年。他亲身体会很适宜中老年人修炼,希望老年朋友养生保健延年益寿。
(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