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质,男,1928年6月出生于甘肃省武山县龙泉乡白泉镇李家巷。汉族,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李质1942年至1945年在兰州中学读初中,1945年至1948年在兰州志果中学读高中。1948年9月考入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学习中,因工作需要,1950年至1951年调入甘肃武威中学任教一年,1951年回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继续学习。1953年毕业分配至西安市西北体训班工作,1954年调入陕西师范大学(原西安师范学院)体育教研组任教。1957年考入上海体育学院篮球研究生班学习,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体育类研究生。1959年研究生毕业后回陕西师范大学体育系任教,是当时体育系教师中唯一一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业教师,他当时还担任校篮球队教练。1962年至1984年,因院系调整调到西安体育学院球类系篮球教研组任教。1963年评为讲师,1982年晋升为副教授。1984年调回陕西师范大学体育系,担任篮球教研室主任。1985年开始被西安体育学院聘为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学科·篮球专业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1988年9月退休,同年受国家教委聘请参加全国中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文化专业知识考试命题工作。
李质同志在西安体院球类教研室教师中是一位学历高、专业技术全面的优秀专业课教师。工作中,他非常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经常阅读外文有关专业的杂志,并翻译一些有关篮球战略战术方面的论文,应用于教学和科研。他多次独立担当国家体委委托西安体育学院主办的全国体校篮球教练员训练班的主讲教师,受到学员好评,并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1984年以后,在陕西师大,他主持举办过两届篮球助教进修班,并担任篮球理论、体育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在执教数十年中,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体育专业人才,经他培训的国家二级和三级裁判员,仅在陕西省的就有百余名。
李质同志很注重篮球与乒乓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多次编写全国教练员短训班教材和全国助教进修班教材,这些教材被指定为唯一选用教材。并曾编写《篮球理论》、《体育理论》,主编《篮球技术理论与方法》等多本著作。他还发表过多篇论文,主要有《谈篮球快攻技术》(发表于《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59年第4期)、《谈篮球防守技术》(发表于《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等。同时,还有多篇有关篮球战略战术研究的英译论文发表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上。
在运动实践过程中,李质同志既当运动员,又做教练员。在学生时代,他就是西北师范大学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曾代表甘肃省和西北地区篮球代表队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并取得骄人成绩。工作后,李质同志也是西北师范院校教工篮球代表队的主力队员,具备全面的篮球攻守专业技术。在长期担任专职、兼职教练员期间,早在1960年,他就率陕西师大男子篮球队在陕西省比赛中勇夺第一。60年代至80年代,多次率领西安体育学院男子篮球代表队参加全国体育学院篮球联赛和省、市篮球联赛及陕西省运动会球类比赛等,多次取得优秀成绩并获得优秀教练员称号。
作为球类项目的运动专家,李质同志积极参加各种球类竞技体育项目赛事的组织和裁判工作。在“文化大革命”那个非常时期,李质同志几番下乡。1972年,腰扎草绳在渭北高原上放羊的李质同志,被国家体委紧急抽调到北京,担任当年9月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的裁判工作。1973年8月25日至9月7日,第一届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在北京举行,李质同志再次奉命担任裁判工作,并以裁判员代表身份应邀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国宴招待会。亲身见证了新中国“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时刻。1979年,李质同志获得由国家体委授予的篮球国家级裁判员资格,成为西安体院第一位国家级篮球裁判员,并多次作为高级裁判员代表陕西省或西安体育学院参加全国篮球联赛和大型运动会球类比赛,担任裁判、裁判长工作,亦多次获得优秀裁判员、裁判长称号。
在学校教学的同时,李质同志亦致力于体育运动在全民中的推广和开展。他曾在陕西延安、榆林、淳化、泾阳、眉县等地开办篮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为基层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
李质同志一生耿直,刚正不阿,待人诚恳,严于律己。他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对待教学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他为人师表,既教书又育人,不但从学术理论和技术方法上严格要求学生,又耐心细致地教育、教导学生和青年教师,同时从不忘记从思想上关心和爱护年轻一代的生活和成长,多次资助贫困学生钱财和衣物等,以自身完美的业务形象和优秀的思想品质为年轻一代做出了典范,受到广大青年师生的爱戴。
2002年6月,李质同志去世,享年74岁。同志们书赠条幅挽之曰:
生陇学沪建功于秦认知体育事业终生奉献
勤教爱生重德重道培育桃李遍地丰结硕果
可以作为对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申江)